据行业相关动态及欧佩克(OPEC)月度产油数据指向,伊拉克在 2025 年 8 月的原油产量实现显著突破,成功超越伊朗、阿联酋等成员国,跃居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,仅次于沙特阿拉伯。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伊拉克石油产业产能释放进入新阶段,更折射出其通过技术升级、国际合作与基础设施完善,逐步巩固在全球能源市场地位的战略成效。
从产量支撑因素来看,伊拉克此次产能跃升并非偶然,而是长期布局的结果。一方面,国内主力油田的高效开发成为核心动力。以巴士拉地区为例,该区域作为伊拉克石油出口的 “主力军”,8 月产量同比提升约 8%,其中巴士拉 9 号区块表现尤为突出 —— 得益于此前国际能源企业的技术赋能(如阿联酋龙油公司引入中国安东油服的钻井与压裂技术),区块采收率较去年同期提升 3 个百分点,日产量稳定突破 30 万桶,为整体产能增长提供重要支撑。此外,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油田通过设备翻新与开采流程优化,8 月产量也实现 5% 的环比增长,进一步补充全国产能规模。
另一方面,国际合作带来的技术与资金支持,为伊拉克产能释放扫清关键障碍。近年来,伊拉克积极引入外资与技术伙伴,推动石油产业升级:阿联酋龙油公司与伊拉克本土企业、中国安东油服等签署的合作备忘录逐步落地,高效钻机、智能监测系统等技术设备的投入,有效解决了老旧油田开采效率低、故障率高的问题;同时,国际企业参与的油田基础设施改造项目(如输油管道维护、存储设施扩建),减少了产量运输与存储环节的损耗,确保 8 月新增产能顺利转化为实际出口量。数据显示,8 月伊拉克原油出口量同比增长 7%,与产量增幅基本持平,印证了基础设施对产能释放的保障作用。
从欧佩克格局来看,伊拉克此次成为第二大产油国,将对区域能源平衡产生多重影响。对伊拉克而言,更高的产量排名意味着在欧佩克产量配额谈判中拥有更多话语权,未来有望通过合理配额调整,进一步扩大石油出口规模,为国内经济复苏注入更多资金;对欧佩克整体而言,伊拉克产能的稳定增长,将增强组织对全球原油市场的调控能力 —— 在当前国际油价波动较大的背景下,伊拉克可与沙特等核心成员国协同调整产量,助力维持全球油价稳定。此外,伊拉克的产能突破也为其他欧佩克成员国提供参考,其 “国际合作 + 技术升级” 的发展模式,或成为更多资源国推动石油产业现代化的借鉴方向。

